9月7日下午,公司在三樓視頻會議室組織召開了中深部-780m、-840m水平巷道放水試驗報告評審專家會,淮北礦業集團、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安徽中掘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水文專家應邀參會,會議由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沈充主持,溫州東大公司以及公司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會議。
根據-780m回風巷和-840m回風巷掘進超前探放水鉆孔成果資料,巷道迎頭前方發育有含水帶,水量和水壓均較大。依據現有資料分析,上述兩個含水帶是兩個不同的構造、裂隙含水帶,其富水性、水力聯系等尚不能完全判定,為此,需要通過進行井下放水試驗,正確評價該處的水文地質條件,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兩水平的安全開拓防治水方案。
8月底,地質資源部按照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制定的放水試驗設計組織進行了放水試驗。本次放水試驗的過程總體分為兩個階段,即放水階段和水位恢復階段,共歷時4天。放水試驗結果表明,-780m和-840m迎頭出水帶均存在動態補給,且放水后存在穩定的水壓,但兩出水帶之間不存在直接水力聯系。西安研究院采用“水文地質比擬法”,按照“就大不就小”原則計算了巷道揭露時的最大涌水量和穩定涌水量,綜合考慮中深部采掘開拓計劃及礦井排水能力,單一的疏放水措施難以疏干兩處含水帶水,下一步針對兩處出水帶防治水措施為“探治結合,治理為主”。

會上,與會專家對西安研究院放水試驗成果總結報告進行了質詢審查,并發表了意見建議,一是-780m回風巷和-840m巷道迎頭前方發育的兩處含水帶,對巷道掘進防水安全存在一定影響,開展放水試驗是非常必要的;二是放水試驗表明兩處含水帶為非均質裂隙含水構造,試驗結果表明,兩處含水帶富水性弱,災變性潰水風險低,但存在穩定補給,目前放水量條件下無法疏干;三是利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質比擬法初步預計-780m回風巷直接揭露1號含水帶時初始最大涌水量和穩定涌水量相對于現有排水能力有一定威脅;四是-780m回風巷掘進至1號含水帶前30m時,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水措施,經檢驗措施有效后方可繼續掘進;五是建議盡快提高臨時排水系統能力,以適應巷道施工防治水要求。-780m回風巷掘進應采取探治結合、以治為主的防治水技術措施。
根據專家的意見建議,公司進行了工作部署,要求地質資源部根據中深部-780m、-840m掘進情況,及時聯系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進行探水注漿設計,基建工程部聯合設備能源部盡快研究提高臨時排水系統能力,以適應巷道施工防治水要求,確保中深部基建工程安全順利推進。